姬鮨 Tosana niwae Smith & Pope, 1906
Fig. 1 成魚(性別不明),北台灣產 |
Genus Tosana 姬鮨屬
姬鮨屬 Tosana,是顏色鮮艷但棲息在沙泥海床或大陸棚環境的底棲性花鱸,物種分佈在印度-西太平洋。自姬鮨屬被提出以來, 大約有一百多年的時間維持單型屬 (monotypic genus) 的狀態,而模式種即是姬鮨 Tosana niwae Smith & Pope, 1906。直到今年 (2021) ,外國學者 Anthony Gill 等人描述了另外兩個物種,才開始一點一點地揭示這群不受關注的花鱸的多樣性。
姬鮨屬的三個物種如下:
- 姬鮨 Tosana niwae Smith & Pope, 1906,分佈由南海至日本。
- 長翅姬鮨 Tosana longipinnis Gill et al., 2021,分佈於澳洲東部海域。
- 丹皮爾姬鮨 Tosana dampieriensis Gill et al., 2021,分佈於澳洲西部海域。
土佐之名
1903年,美國漁業局(US bureau of fisheries)的 Hugh M. Smith 及 Thomas E. B. Pope 前往日本九州四國等地採集,當中就包含了那時候還未命名的姬鮨。這些在日本採集及調查的記錄,於1906年由 H. M. Smith 與 T. E. B. Pope 共同發表在博物館期刊[1]中,當中包括了一些新種新屬的發表,而 Tosana 便是其中的一個新屬,模式物種便是 Tosana niwae。Tosana 的取名很直接,是使用該種標本的採集地 — 土佐(市/灣),不過其精確的採集地是土佐灣內的浦戶灣 (Urado Bay);種小名 "niwae" ,則是取自須崎市漁業試驗所主任(Mr. H. Niwa)的姓氏 (問題來了,Mr. Niwa 為男姓,種小名不是應該是要在"niwa"後加上"i"?。
因為如此,筆者很喜歡俗稱 Tosana 做土佐花鱸。
鑑別特徵與近似屬
乍看之下,Tosana 與另一群花鱸 — 擬花鮨 Pseudanthias Bleeker, 1871,長得非常相似。Smith & Pope (1906) 亦有提到 Tosana 類似於 Pseudanthias*,而最明顯不同之處在於 1) 部分胸鰭鰭條不分支(unbranched rays),及 2) 較大的鱗片(所以相對地鱗列數較少)。的確,變異度大、分支及不分節的胸鰭鰭條排列未見於其他花鱸物種。以及,背鰭鰭條通常為 X, 14、側線鱗數 33–41,皆是成為組合作為鑑別特徵。Gill et al. (2021) 的研究有提供使用 COI 基因片段去初步分析擬花鮨及姬鮨還有一些相關類群的親緣關係,首先發現擬花鮨屬並非單係群,而且姬鮨與擬花鮨的模式種群的關係相當接近。但因為這個分子研究結果相當初步,且只利用單一基因片段去作出分析,所以 Gill 等人並沒有指作任何新的分類假說。不過,這指出了擬花鮨屬與相關類群的親緣關係還有相當的研究空間。
*擬花鮨在1900~1910年代所包含的物種不多,所以那時候主要比較的物種應該只限於模式種 P. pleurotaenia 及已發表的近似種。
姬鮨 Tosana niwae
Tosana niwae Smith & Pope, 1906
Anthias gracilis Franz, 1910*
Anthias albofasciatus Fowler & Bean, 1930*
以上對姬鮨屬的介紹其實已經給予姬鮨 T. niwae 一部分的介紹了。Tosana niwae 的鑑別特徵如下
:
- 背鰭鰭條 X, 14–15 (X, 14 較多)
- 側線鱗數 33–38
- 側線-背鰭起點鱗列數 5–6
- 分支及不分支(branch and unbranched)的胸鰭鰭條排列*,總鰭條數 15–17 (16 較多)
- 鰓耙:10–11(上枝)+24–26(下枝) = 34–37 (總數)
- 背鰭多顆圓點(成魚)
- 體色:雌魚---體色粉紅,具一黃色縱帶,背、臀及尾鰭外緣黃色;成熟雄魚:縱帶變為橘紅色或消失,胸鰭上方具一顆橢圓紅斑,尾鰭上下葉末端為紅色
*分節及不分節胸鰭鰭條:舉一些例子,設羅馬數字為不分支的鰭條,阿拉伯數字為分支的鰭條 有些個體是 ii,5,v,3,i,即是由上至下算,先是兩根不分支、5分支,接著5根不分支,3根分支,最下是一根不分支的鰭條。也有各式各樣的排列,如 ii,5,ix、ii,6,iii,4,i (可參考 Gill et al., 2021)
Fig 3. 雌魚,北台灣產 |
同物異名
花鱸是鱸形目裡多樣性非常高的類群。Anderson (2018) 整理了的花鱸亞科 (現為花鱸科) 物種名錄,當中包含了 29屬、226 個物種。當中,不少物種鮮少有紀錄,甚至只有其原始描述的紀錄,如 Anthias albofasciatus Fowler & Bean, 1930,一個在1908年採自香港附近水域的花鱸。學者 Anthony Gill 在整理花鱸物種的資料時,發現 A. albofasciatus 原始描述裡提供的計數形質、鱗列、體色描述與 Tosana niwae 甚是相似,懷疑兩者實屬同種。兩個命名種 (nominal species) 的正模標本皆典藏在美國國立自然史博物館 (Smithsonian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) 的魚類標本館。模式標本經過兩位共同作者,以及加入一些 T. niwae 的非模式標本作出比較後,確認兩命名種的皆為同物異名。
另外兩個命名種,Anthias gracilis Franz, 1910 及 Mustelichthys ui Tanaka, 1917,也非常可能是 T. niwae 的同物異名 (Gill et al., 2021)。前者已沒有模式標本去考究,不過原始描述及繪圖符合 T. tosana 的特徵。後者的模式標本則有待重新檢視,故 Gill 等人並未評論其分類地位。兩者的模式產地皆在日本,前者在神奈川縣,後者在和歌山縣。
因為 A. albofasciatus 及 A. gracilis 發表的時間比較晚 (1910及1930年),故 A. albofasciatus 為 T. niwae 的次異名 (junior synonyms)。
Fig. 4. A) Holotype of Anthias albofasciatus, USNM 89988; B) Holotype of Tosana niwae, USNM 55618 |
分佈
經過 Gill et al. (2019; 2021) 的研究後,真正的姬鮨應只分佈在西北太平洋至南海,包括日本關東以南的沿海、台灣海域、廣東沿岸、海南島及越南。在台灣,筆者偶爾在東北部 (宜蘭大溪) 及西南部 (屏東東港、高雄蚵仔寮) 的底拖漁獲中採得本種。其棲息環境如文獻所指,棲息在較深的沙泥底(~100m),也符合筆者的觀察紀錄。
Reference:
1. Anderson, W.D. Jr (2018) Annotated checklist of anthiadine fishes (Percoidei: Serranidae). Zootaxa, 4475 (1), 1–62.
2. Gill, A.C., Anderson, W.D. Jr. & Williams, J.T. (2019) Anthias albofasciatus Fowler and Bean, 1930, a junior synonym of Tosana niwae Smith and Pope, 1906 (Teleostei: Serranidae: Anthiadinae). Zootaxa, 4614 (3), 566–574.
4. Smith, H.M & Pope, T.E.B. (1900 List of fishes collected in Japan in 1903, with descriptions of new genera and species. Proceedings of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Museum, 31, 459–499. Link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