巨棘花鱸 Giganthias immaculatus Katayama, 1954

巨棘花鱸是魚市場偶見的高級食用魚,體色鮮艷、肉質鮮美,是受歡迎之貨色。本種是深水岩礁魚類,常見於水深200米左右的深水岩礁,故從上鈎到釣上水面時,魚隻一般已經中壓或死亡。在台灣,巨棘花鱸主要產於北部及東部海域,台東富岡常見。


巨棘花鱸,又稱為無斑巨花鮨,拉丁學名為 Giganthias immaculatus。按照其拉丁學名的解釋,Giga (gigas) 為巨大的意思, 而 anthias 就是我們通常叫作花鱸花鮨的魚。種名的"maculatus" 就是斑點 (spotted) 意思, 而 im+maculatus 就是指無斑,好像叫無斑巨花鮨比較適當。

巨棘花鱸以前歸類在鮨科,現在普遍接納了Johnson (1984) 的理論,一屬兩種分類在巨棘花鱸科(Giganthiidae)。Giganthias 屬中有兩個有效種,除巨棘花鱸外,另一種是2012年發表的鋸棘巨棘花鱸 Giganthias serratospinosus White & Dharmadi,只產在印度洋海域的印尼小巽他群島的一帶。這種神秘物種的標本很少,根據 White & Dharmadi (2012),G. serratospinosus 的外觀上與巨棘花鱸差異不大,其顯著差異在於:
  1. 背鰭硬棘:G. serratospinosus 第一到第四硬棘的前緣有明顯的鋸齒,而 G. immaculatus 通常只有第三硬棘有鋸齒。
  2. 胸鰭鰭條:G. serratospinosus 的鰭條數目為 1314,G. immaculatus 通常為 16。

體型特徵及生態: 

體呈橢圓狀,體側扁,身體厚實;眼大,口大,眼眶長度與吻長相約;體被中型櫛鱗,頰部、鰓蓋骨具數列鱗片;前鰓蓋骨後緣具細小鋸齒,下緣光滑;主鰓蓋骨後緣具3扁棘;背鰭硬棘 IX (=9),軟條數為13;背鰭連續, 硬棘部分與軟條部分不具深刻;臀鰭硬棘數III(=3), 軟條數為8;尾鰭內凹;各鰭均沒有延長鰭條。性別二型性的特徵不明顯,為先雌後雄的物種。體色主要為淺紅至桃紅, 背部為黃色, 鰓蓋亦泛黃. 在新鮮時, 眼眶上部為紫色, 眼眶上下均有桃紅色的彩紋;背鰭、尾鰭及胸鰭為黃色;臀鰭橘紅色。

巨棘花鱸為棲息在深水岩礁及礁石海床的深水花鱸,棲息深度在100米以下,其他習性均不太清楚。本種分佈在西北太平洋海域,主要產地為台灣、琉球群島、南日本、關東地區的相模灣及伊豆諸島,模式產地為伊豆大島。Peristiwady et al. (2014) 描述了三個在印尼北蘇拉威西省的比通市(Bitung)採集的個體,故巨棘花鱸的地理分佈可能比目前認知的廣泛。本種全長可達 42cm,是較大型的物種。



中文名稱: 巨棘花鱸、無斑巨花鮨、桃紅巨花鮨
拉丁學名: Giganthias immaculatus Katayama, 1954
日文名稱: ミハラハナダイ
中文俗名: 海鯽舅、花鱸
最大體長: 42cm TL
模式產地: 日本伊豆大島 (Izu Oshima)
自然產地: 台灣、琉球群島、關東以南 (和歌山、相模灣及伊豆諸島)

參考資料及網站:
1. Fishbase
2. 台灣魚類資料庫
3. 市場魚貝類図鑑 ぼうずコンニャク
4. Katayama, M. (1954) A new serranid fish found in Japan. Japanese Journal of Ichthyology, 3, 56–61.
5. White, W. T. and Dharmadi D. (2012) Giganthias serratospinosus, a new serranid (Perciformes: Serranidae: Anthiinae) from the island of Lombok in Indonesia. Zootaxa, 3161, 61–66.
6. Peristiwady, T., Makatipu, P-Ch., Du, J. (2014) A new record of Giganthias immaculatus Katayama, 1954 (Perciformes: Serranidae) from Indonesia. Biodiversitas, 15, 104-107.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