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斑齒花鮨 Odontanthias borbonius (Valenciennes, 1828)

在各種齒花鮨中,黃斑齒花鮨 O. borbonius 可謂是能見度最高的一種,它的分佈廣泛,而幼魚出的棲息深度也較其他齒花鮨的淺,所以本種是最常出現在水族市場的深水花鱸;在分類及命名方面,O. borbonius 應是最早有科學記錄的「齒花鮨」,早在1828年由 Valenciennes 命名為"Serranus borbonius",到了 Bleeker 在1873年齒花鮨屬 Odontanthias 後,"S. borbonius" 便移至齒花鮨屬,同時亦是屬中的模式種。

2018年9月,攝於沖繩美麗海水族館

黃斑齒花鮨廣泛分佈於印度-西太平洋海域,北至日本關東及南韓,南至澳洲及印度洋的南非也有分佈,而模式產地為印度洋的模里西斯。如一般的深水花鱸,黃斑齒花鮨棲息於水深 60-300米的深水岩礁、礁石斜坡及礁穴等環境,在 2011年 MACNA 團隊在南非索德瓦納灣(Sodwana Bay) 尋找東非矛尾魚 Latimeria chalumnae 的下潛過程中,也發現為數不少的黃斑齒花鮨在矛尾魚可能潛在的生活環境中棲息,也算是一個另類的發現。Youtube (9:05)

黃斑齒花鮨的價值以存活時為最高,可作為觀賞魚,而一般釣獲奄奄一息的個體通常只能作食用或下雜魚之用,價值不高。本種在中國大陸及香港的水族界稱為「深水寶石」,是受歡迎且較高價的海水觀賞魚,所販賣的個體一般以手撈的幼魚為主,產量不高且作業風險大。不過,在 2017 年,位於帛琉的 Biota Palau 繁殖場意外地但成功繁殖出少量的黃斑齒花鮨,原因是飼養魚隻水槽的溫控出現異常,水溫升高而誘導魚隻產卵!雖然只取得約80顆的受精卵,但還是有一些成功養至幼魚的階段。若日後能穩定地產出人工繁殖的深水寶石,不僅有望在日後提供更多永續出產的個體以供水族市場之需求,同時藉著這樣的經驗,帶來繁殖更多深水物種的可能性。


中文名稱: 黃斑齒花鮨、泥樓牙花鮨
日文名稱: マダラハナダイ
拉丁學名: Odontanthias borbonius (Valenciennes, 1828)
中文俗名: 花鱸,海金魚,深水寶石
最大體長: 15.0 cm SL
模式產地: 模里西斯 Mauritius
自然產地: 印度-西太平洋熱帶至亞熱帶海域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