單斑齒花鮨 Odontanthias unimaculatus (Tanaka, 1917)

繼黃斑齒花鮨 O. borbonius 及片山氏齒花鮨 O. katayamai 後,單斑齒花鮨 O. unimaculatus 是另一種西北太平洋海域常見的齒花鮨物種。同樣地,單斑齒花鮨也是棲息在較深水的岩礁區域的魚類,棲息深息一般為100米以下,偶爾為深海一支釣的次要漁獲,通常被釣獲後的個體都是奄奄一息的,海底到水面急速的壓力變化往往讓它們"中壓"死亡。單斑齒花鮨作為小型且次要漁獲,它們在魚市場的價值並不高。但是,若然它們有機會以活體保存下來,在水族市場上可是千金難求呢!

單斑齒花鮨的地理分佈較片山氏齒花鮨廣,單斑齒花鮨自1917年被描述至今,從印尼至日本關東地區的西北太平洋海域,當中包括台灣、琉球群島、以及較為東面的伊豆諸島及小笠原諸島皆有採集的記錄。

形態特徵:

體側扁,呈橢圓形,體延長而稍高。背部為弧形,頭頂輪廓較斜,眼眶之間區域平坦。吻短,下頜稍長於上頜,上末端延伸至眼中後部之下方;上下頜、腭骨、鋤骨均具齒。下鰓蓋及間鰓蓋後緣具鋸齒。體被細小櫛鱗,頰部亦被鱗,下頜骨不具鱗;背鰭連續,缺刻不明顯,有硬棘X枚 (10枚),軟條10-11,第III硬棘較其他棘長,鰭膜亦延長;臀鰭硬棘III枚,軟條6-8;腹鰭胸位;胸鰭短於頭部長;尾鰭內凹形,上下葉延長;體色呈赤黃,背部較黃。體側有多個粉紅色點;背鰭黃色,硬棘末端為淡紫色,軟條部分具有若干個黃點,且鰭條延長。尾鰭外緣為紫色,接近尾柄處為黃色。臀鰭、腹鰭及胸鰭顏色較淡;眼眶外緣為紫色,內緣黃色;吻端至鰓蓋部末端有一黃色斜帶,胸鰭基部亦有一短黃帶。

採集地: 基隆崁仔頂

單斑齒花鮨與片山氏齒花鮨略為相似,兩者也經常一同捕獲,它們的分辨有:

  1. 前者體側有多個白色-粉紅色點,後者則是多個黃點。
  2. 前者背鰭第三根硬棘特別延長,後者背鰭及臀鰭均有一明顯延長的鰭條。
  3. 前者尾鰭上下葉均延長,呈淡紫色。後者尾鰭呈U型,外緣是明顯的鮮黃色。

單斑齒花鮨 (上) 及 片山氏齒花鮨 (下) 


中文名稱: 單斑齒花鮨
日文名稱: イッテンサクラダイ
拉丁學名: Odontanthias unimaculatus (Tanaka, 1917)
中文俗名: 花鱸,海金魚
最大體長: 20.0 cm SL (標準體長)
模式產地: 日本田邊市 (Tanabe)
自然產地: 西太平洋海域,印尼至菲律賓,台灣南部至琉球群島,至日本關東以南 (包括琉球群島,小笠原諸島)

留言